跳转至

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

〔自学时数〕1学时

〔面授时数〕1学时

〔目的要求〕

1.熟悉奔豚气病的成因、证候特征和方治。

2.了解外感误治欲作奔豚病的证治。

3.掌握第二条。

4.熟悉第一条的下半条。

5.了解第三、四两条。

概述

本篇论述奔豚气一病。其主要证候为“气从少腹上冲心胸,甚至咽喉,发作欲死,复还止”,是由惊恐内伤肝肾而起,用奔豚汤清肝息风下降冲逆为正治方法。他如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,桂枝加桂汤证,乃太阳伤寒误治致肾中水邪妄动而发,或欲作奔豚者,非内科奔豚气之本病。

条目


一、师曰:病有奔豚,有吐脓,有惊怖,有火邪,此四部病,皆从惊发得之(1)。

师曰:奔豚病,从少腹起,上冲咽喉,发作欲死,复还止,皆从惊恐得之(2)。

讲解〕本条论述奔豚病的病因及主证。

(1)病有奔豚,……得之:此段条文认为奔豚、吐脓、惊怖、火邪均由惊恐得之,於理难通,此中有脱简,不释。

(2)奔豚病,从少腹起,……得之:此为奔豚病的证候特征和发病原因。奔豚,亦作“贲㹠”。奔豚气病为发作性疾病,当发作时,患者自觉有一股气自下而上,从少腹直冲胸咽,使其喘呼闷塞、危困欲死而痛苦万分。其证时发时止,发则欲死,止则冲气渐平,以至平复如常。其病发生的原因,乃惊恐等情志因素伤及下焦肝肾,下焦之气逆而上冲,即发为本病。

临证意义〕 1)引起奔豚气病的情志因素除了惊恐以外,忧思也可以引起。见《诸病源候论》,文繁不录。

2)《难经•五十六难》所载肾积奔豚,为小腹积块时发气逆上冲之病,与本篇所论奔豚气病也不相同。


二、奔豚气上冲胸(1),腹痛(2),往来寒热(3),奔豚汤主之(4)。

奔豚汤方

甘草 芎藭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

上九味,以水二斗,煮取五升,温服一升,日三服,夜一服。

讲解〕本条论述奔豚病因肝郁化火,气上冲逆的证候和方治。

(1)奔豚气上冲胸:气从少腹上冲胸,乃下焦肝木之气循冲脉上冲所致,是奔豚病的必有证候。

(2)腹痛:为肝病影响到脾土,肝木郁滞,脾司大腹,肝木乘侮脾土所致。

(3)往来寒热:肝胆互为表里,其气通於少阳,肝有邪影响到胆,少阳经气不和,则出现往来寒热证。病为惊恐伤及於肝,肝胆之气郁结化热,冲逆於上而发。

(4)奔豚汤主之:奔豚汤,以李根白皮苦寒为君,功专降奔豚逆气;生姜、半夏以增降逆的作用;甘草以缓急迫;当归、川芎、芍药和血调肝;黄芩、生葛清解郁热,共奏疏肝解郁,降逆止痛之效。此方为治奔豚病的正方。

临证意义〕本证为肝气奔豚而偏於热,故以奔豚汤为主治。方中李根白皮是甜李子树根的二层皮,治疗此病有较好效果,故用为君药。


三、发汗后,烧针令其汗,针处被寒,核起而赤者,必发奔豚(1),气从少腹上至心,灸其核上各一壮,与桂枝加桂汤主之(2)。

桂枝加桂汤方

桂枝五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,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

上五味,以水七升,微火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。

讲解〕本条论述汗后阳虚阴逆而发奔豚的证治。

(1)发汗后,……奔豚:太阳病发汗,复加烧针,肌肤外露,使针处感受外寒之邪,寒邪留於针刺之处,则针处之肌肤血液因寒邪凝滞而不能畅行,所以出现针刺处的肌肤形圆色赤、核然突起;汗出以后,体内的阳气受伤,寒邪引动冲气,随冲脉从少腹上冲心胸,发为奔豚病。

(2)灸其核上各一壮,……主之:本病在外为邪气侵袭,在内为阳气受伤,逆气上冲,故内外并治,外灸核上以温经而散寒邪,内服桂枝加桂汤助阳祛寒以平冲逆之气。

临证意义〕 1)本条也见于《伤寒论讲解•太阳病篇脉证并治上》,当参看。

2)仲景书中各方,治里证多用桂枝,如黄连汤、乌梅丸、当归四逆汤、肾气丸等皆是。本方加桂应是桂枝。但从临证实践中分析,当用肉桂。章虚谷说:“若干肾邪,宜加肉桂”,为主张用肉桂的代表医家之一。


四、发汗后,脐下悸者(1),欲作奔豚,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(2)。

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

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,炙 大枣十五枚 桂枝四两

上四味,以甘澜水一斗,先煮茯苓,减二升,内诸药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甘澜水法:取水二斗,置大盆内,以杓扬之,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,取用之

讲解〕本条论述汗后阳虚欲作奔豚的证治。

(1)发汗后,脐下悸者:太阳病发汗以后,出现脐以下小腹部有跳动感觉,这是由於患者下焦素来蓄有水饮的缘故。由於汗为心所主,发汗以后,既可致心液不足,又可伤於心阳,心阳受伤,不能下制水气,水火不相济,而水饮内动,以致脐下筑筑然有上冲之势。

(2)欲作奔豚,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:视情形,欲作奔豚,所以急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通阳利水,降逆补土,防止冲逆,治其未病。茯苓、桂枝利水通阳,平止冲气,甘草、大枣补脾益胃,和中气以制水,用甘澜水煎药,使之不助水邪。

本条亦见《伤寒论讲解•太阳病脉证并治上》。

临证意义〕本条与上条比较,同为肾气奔豚,同属於治疗不当的变证,但二者又有所不同,一为汗后感寒,阳虚阴乘;一为汗后阳虚,水邪内动。治疗,前者温阳散寒,平冲降逆以治已作之奔豚病;后者通阳利水,补土降逆以治欲作之奔豚病。用药,则一个重用桂枝,一个重用茯苓。


小结

本篇专论奔豚气病,其原文除第一条上段错简难读外,虽然只有四段条文,但对奔豚气一病的发病原因,临床证状和治疗方法都作了细致讨论。

本篇认为引起奔豚气病的原因是:一为情志之惊恐内伤肝肾,下焦之气厥逆上冲而成;二为发汗以后,复加烧针取汗,外寒从针孔侵入,肾气遂挟外寒妄动而起;三为内有虚寒水气,再经误汗损伤阳气所致。其证状主要是,气从少腹上冲心胸或至咽喉,发作欲死,复还止。在治疗方面,本於“辨证论治”的精神,根据不同情况,施以不同方剂。如奔豚气为发於肝木之邪者,用奔豚汤清肝滋血,下降冲逆;如奔豚气为肾中水邪乘外寒妄动而发者,用艾先灸核上,温以除寒,并杜绝再入之患,用桂枝加桂汤解除外寒,助阳散阴,平止冲气;如奔豚气为发汗亡失血中温气,水邪相乘,而欲作奔豚者,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行阳补脾,直伐肾中之邪。

复习思考题

1.奔豚气的证候特征是什么?奔豚汤的药物组成?

2.桂枝加桂汤与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的方证有什么不同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