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至

(四)本经小结

(四)本经小结

1.本经起于小腹部中极穴的下面,经脉走行方向是由下而上,沿腹和胸部的正中线直上,抵达咽喉,再上至颊部,经过面部进入眼目。与督脉有腹背关系,全经计有24个经穴,体表起于会阴,止于承浆。本经取穴要点,应掌握耻骨联合、脐孔、胸剑联合、胸骨上窝、颏唇沟等体表解剖标志。如腹部经穴皆在腹中线上,按骨度折寸比量,上、下腹计14穴,除气海穴在脐下1.5寸外,其它经穴均相距1寸。胸部经穴,都在胸骨中钱上,多按肋间隙定位。如中庭在胸剑联合的中点,膻中在两乳之间,天突在胸骨上窝正中。其它会阴在两阴之间,廉泉在结喉上方,承浆在颏唇沟中。

2.本经生理功能与病理反应,应注意它是奇经八脉中的一条重要经脉,起于胞中,循行腹胸正中,和足三阴经交会于中极、关元,和阴维交会于天突、廉泉,和冲脉交会于阴交,加之手足三阴各经相互衔接,互通经气,故任脉能总调人身阴气而称之为"阴脉之海”,为妇人生养之本。本经发病,在女子为带下瘕聚,在男子多发内结七疝。任脉所属经穴,主要用治肝肾、脾胃、心肺、咽喉及其有关的脏腑病。脐以下诸穴多主治下焦病,其中会阴主前后阴病,曲骨、中极主膀胱及生殖病,关元、气海偏重治疗肝肾脾及妇科疾病,神阙、关元既疗下焦虚寒,腰痛腹泻,又有回阳救逆的功效,可用于各种虚脱急救,还有保健强身的作用。上腹部诸穴,多主中焦病症,中脘治一切胃疾有和而消的功能;上脘主胃及神志病,有抑而降之的功效;下脘主胃脾小肠疾患,有散而祛之的功效。水分、气海主腹胀水肿,鸠尾善治痫和呃逆。胸部诸穴善治上焦疾病,如心胸满闷、咳嗽气喘等症,其中膻中善疗乳疾,天突平喘利膈,廉泉治吞咽诸疾,承浆疗口㖞流涎。

任脉中属特定穴有中极为膀胱募,关元为小肠寡,石门为三焦募,中脘为胃募、腑会,巨阙为心募,鸠尾为任脉络穴,膻中为心包募穴、气会,各具特殊功效。

3.针刺胸腹部的腧穴,应避免误伤内脏,针刺下腹腧穴时,针前要排尿,孕妇腹部穴禁用,神阙禁针,多用隔盐灸。针刺膻中一般不用电针,防止电流通过心脏,造成心脏停搏。天突应沿胸骨与气管之间刺入,不宜深刺,更不宜向左右刺,以防伤及锁骨下动脉及肺尖。

复习思考题

1.三脘穴在主治功能有哪些异同?

2.针刺天突穴应注意什么?

3.膻中、气海、中脘主治功能有哪些不同?

4.怎样针刺膻中穴?

5.廉泉与天突在主治功能上有何不同?

6.在人体上点出本经腧穴的位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