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至

单元5

单元5

师曰:脉肥人责(1)浮,瘦人责沉。肥人当沉,今反浮;瘦人当浮,今反沉,故责之。

讲解〕本条论人有肥瘦,其脉亦有正反顺逆之分。

(1)责:追究。

肥人肌肤厚,其脉当沉;瘦人肌肤薄,其脉当浮。今肥人脉反浮而瘦人脉反沉,是为失常脉象,必有邪气相干,故当追究其所以然。


师曰:寸脉下不至关,为阳绝(1),尺脉上不至关,为阴绝,此皆不治,决(2)死也。若计其余命生死之期,期以月节克之(3)也。

讲解〕本条辨阳绝,阴绝之脉法。

(1)绝:断绝不能接续。

(2)决:决定、判定。

(3)月节克之:指月令季节和疾病相克的时期。

寸脉为阳,尺脉为阴,关脉则为阴阳之中,在上之阳脉经关部而下交于阴;在下之阴脉亦经关部而上交于阳。阴阳上下互相交合则为顺,主无病。若寸脉不能下至于关,则为阳绝于上;尺脉不能上至于关,则为阴绝于下。阴阳上下不相交接,则有阳无阴或有阴无阳,是为决死之脉象。如阳绝则死于春夏,阴绝则死于秋冬。

:阳绝、阴绝之脉法表现不一。本条以寸脉下不至关、尺脉上不至关,而使水火阴阳不相交接,是为阴阳已绝,而非阴阳虚之比,故判断为必死之候。


师曰,脉病人不病,名曰行尸(1),以无王气(2),卒眩仆不识人者,短命则死。人病脉不病,名曰内虚,以无谷神(3),虽困无苦。

讲解〕本条论脉病人不病,名曰行尸;人病脉不病,名曰内虚之理。

(1)行尸:为虽生犹死之比喻。

(2)王气:王同“旺”,指脏腑生长之旺气。

(3)谷神:指水谷之精气。

脉为人之根本,以决脏腑之死生。脉病,指真脏之脉巳见,而人不病,则知脏真内绝,当有突然之变,易生不测。所谓人不病,乃是假象,不足为恃。若人病脉不病,则为根本未伤,其人形体虽羸,只是谷气虚少,而对性命,尚无妨害。

:人有虽生犹死,亦有似死犹生。医决生死之理,在于察其脉而不在察其形。“行尸”,不过尸居馀气,若旺气一退,就可能卒然眩仆,不识人而死。若良工早察于旺气未退之先而图之,谅未必无所补益。


问曰:翕奄沉(1),名曰滑,何谓也?师曰:沉为纯阴,翕为正阳,阴阳和合,故令脉滑,关尺自平。阳明脉微沉,食饮自可;少阴脉微滑,滑者,紧之浮名也,此为阴实,其人必股内汗出,阴下湿也。

讲解〕本条描述滑脉的形态,并述其形成机理以及或和或病的机转。

(1)翕奄沉:指脉来浮而又忽然沉,如珠替替柔软而流利。“翕”,浮也。“奄”,忽也。

脉来浮动,又忽然沉,浮沉交替,即为滑脉。翕浮是阳明正阳之象,奄沉是少阴纯阴之候,阴阳和合故脉翕奄沉而流利,则为滑象,候阳明之关脉,候少阴之尺脉也自平,若阳明关脉微沉而不滑,是阴气稍盛,尚无大害,故食饮自可;若少阴尺脉微滑而不沉(此言滑即紧而浮也),则主阴邪有余,故可见股内汗出,阴部潮湿。

:本条注家意见颇不一致,今综合成无己及《医宗金鉴》之意,姑且解之。


问曰:曾为人所难,紧脉从何而来?师曰:假令亡汗(1),若吐,以肺里寒,故令脉紧也。假令欬者,坐(2)饮冷水,故令脉紧也。假令下利,以胃虚冷,故令脉紧也。

讲解〕本条论出现紧脉的几种原因,以及紧脉主寒之义。

(1)亡汗:亡失汗液。

(2)坐:因为。

紧为寒实之脉,然虚寒亦可见之。假令其人亡汗表虚,或吐致胸虚,或下利里虚,因其先虚而寒邪乘之为病;或外感寒邪,或内饮冷水,或中寒化阴,皆可使脉紧。如果同浮合见,若无汗则为伤寒表实;若同沉合见,腹满而不大便者,则为中寒邪实;若腹痛下利者,则为中寒之虚邪。


小结

以上内容,可以分两部分,一是论脉的各种反常情况,例如肥人、瘦人的脉象,有责浮、责沉之别;尺脉与寸脉有上下不至于关的失常;另有脉病而人不病的,则有“行尸”卒死之凶恶,所以切脉时,不可掉以轻心。二则主要论述了滑脉为阴阳相和之象,如少阴微滑,滑为紧之浮名,则为阴中伏阳,而有股内汗出和阴下湿之证。又紧脉如单独出现同样主寒,而肺、胃有寒邪皆可出现紧脉,则亦勿复可疑。

复习思考题

1.为什么肥人责浮,而瘦人责沉?如果肥人脉浮,应当责其什么病证?

2.寸脉下不至关,尺脉上不至关,其原因为何?

3.脉病人不病,人病脉不病,各说明了什么问题?于临证有什么指导意义?

4.“翕奄沉”名曰滑,它的脉态应如何体会?为什么说紧脉主寒,而又说主虚寒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