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至

二、伤骨辨证

二、伤骨辨证

损伤骨折,多由暴力所致,其病理机转,早、中期主要是气滞血瘀,亡血耗气。此外,伤筋动骨,势必内及脏腑,甚则耗血消髓,对脏腑机能及肝肾养筋充骨的功能,产生不良影响。因而后期多表现为气血失调,肝肾的不足和脏腑功能的失调等。

(一)实证

1.气滞血瘀:筋骨折伤,轻则震荡经脉,使经气逆乱,气结不散,重则损伤血脉,使恶血留滞,壅寒脉道,气血不得畅通。故而表现为:损伤之处疼痛、肿胀明显,关节功能障碍,常有皮肤青紫或有瘀斑,痛有定处而拒按。常伴有夜间发热口干,欲漱水而不欲咽,面色晦暗;早期可见舌质淡红,苔薄白,脉弦紧;中、后期可有胸脘胀闷,疼痛夜间加剧,舌暗或舌边尖有瘀点、瘀斑,脉细或涩。

2.瘀热证:骨折后,经脉不通,气血瘀滞,瘀久生热所致。表现为:局部疼痛、肿胀明显,痛有定处,局部皮肤温度触之烫手,痛处拒按。伴有发热,面红目赤,心烦不宁,口干不喜饮,身热,以夜间为甚,胸脘痞满,大便秘结,小便短赤,舌质红,边尖常有瘀斑、瘀点,苔黄而干,脉数。

(二)虚证

1.亡血耗气:多见于急性创伤骨折,或发生于开放性损伤出血过多,头部外伤及骨盆骨折等。气为血帅,血为气母,血脱则气焉附,故气亦随之而脱。表现为:损伤局部疼痛、肿胀,功能障碍,或创伤部位出血,伴有头晕目眩,手足发麻,烦躁不安,甚或不省人事,目闭口开,面色苍白,呼吸浅促,四肢厥冷,冷汗淋漓,二便失禁,舌质淡,脉微细欲绝,或见芤象。

2.气血不足:多因久病不愈,气血两伤,后天之精微不能及时补充;或先有失血,气随血耗;或先因气虚,不能生化而继见血少,以致气血不足。表现为:局部肿胀疼痛不明显,但痛肿缠绵不休,关节活动受限,或有骨畸和骨不连而有异常活动。伴有少气懒言,乏力自汗,面色淡白或萎黄,心悸失眠,形体消瘦,舌质淡嫩,脉细弱等。

3.肝肾不足:肾主骨,生髓,肝主筋,筋骨的修复有赖于肝肾精血的濡养,故而骨折后期多呈肝肾不足。此外,骨伤后气血不通,经络阻滞,瘀血内停,肝脏受损,肝肾同源,日久又累及于肾。表现为:局部肿胀、疼痛不明显,但肿痛缠绵,关节活动受限不明显。伴有头晕目眩,健忘失眠,耳中蝉鸣,口燥咽干,胸胁胀痛,腰酸腿软,颧红盗汗,五心烦热,甚或肢体麻木,屈伸不利,手足拘挛,舌质红而少苔,脉沉细或细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