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至

椒疮

椒疮

本病是睑内发生颗粒的一种病变,其颗粒经久难散,色呈黄红或暗红,甚者如椒粒累累,故名椒疮。现代则因其睑内粗糙不平,状如砂砾,而称之为沙眼。病名首见于《证治准绳》,在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和《银海精微》里均是将本病包括在“睑生风粟”之内。本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眼病,发病率甚高,且每易并发其它眼病而影响视力,甚或导致失明。

粟疮、粟子疾也是睑内发生颗粒的疾患,但形色均不相同,应注意鉴别。

〔病因病机〕

多因忽视眼部卫生,感受风热邪毒,内兼脾胃积热,内热与邪毒相结,壅阻胞睑脉络,气血失和而致。

〔辨证论治〕

(一)辨证要领

本病初起,往往无任何不适,或仅有轻微的痒涩不爽。翻转上睑,可见睑内近眦处红赤粗糙,患处的脉络轮廓模糊不清。仔细辨认,可见红赤的粗糙面上有无数针尖大小的颗粒,色红而排列密集。红赤的范围可逐渐扩大,甚至布满整个上睑内面。证情继续发展,可在前红赤部位发生椒粒大的颗粒。此颗粒实为泡性,颜色微现黄红或暗红,内灌混浊的浆液,大小不匀,形状不一,边界模糊,质地混浊,排列极不规则,甚或可相互融合成串,疙瘩不平。此时可自觉沙涩羞明,眵多流泪,胞睑重胀难睁。上睑内面广泛发生颗粒后,病变亦可发展到下睑内面(图15-1)。

因颗粒磨擦眼珠,可导致垂帘翳下侵黑睛。垂帘翳又名赤膜下垂,轻者极为稀薄,呈多数赤丝垂入黑睛上缘,重者呈肉红色赤膜一片,下覆黑睛中央。赤丝尽头处可发生细小星翳,甚至可相互融合而成云翳,严重影响视力。

椒疮的颗粒溃破之后,可在睑内形成疤痕,疤痕先呈条状或网状(图15-2),最后则全部结疤而使睑内变为灰白色的光滑面。此时多可伴发倒睫拳毛、黑睛生翳等并发症,严重者整个黑睛翳障满布,终则气血凝定,翳障光滑如瓷,黑睛混白如玉,瞳神被遮而失明。

本病初起阶段,睑內有针尖大小的颗粒密集而生,使病变部位呈现一片红赤,多为脾胃积热,兼以外受风毒,风热交聚于胞睑所致;其中又有偏于风热或脾胃热盛之分。脾胃热盛者可兼便干溲赤,或有眵多流泪,偏于风热者则无。椒粒状颗粒满布者,属血分壅热,脉络瘀阻而成;若兼胞睑浮壅、湿烂胶粘、眵粘多泪者,又为胃热兼湿,湿热上犯。

(二)论治要点:

以上证候类型,临床以脾胃热盛和血热壅滞者最为常见。椒疮初期,患者多因自觉症状轻微而从不就诊。对就诊者可用外点药为主治之,遇涩痒明显者,才配合内服药治疗。内治法的关键,在于分清风、热、湿、瘀的孰轻孰重,然后分别施以上述各法。对颗粒累累而伴有痒涩刺痛,眵多胶粘者,仅用内服药往往难获速效,当须配合手术迅速消除颗粒,以免磨擦眼珠而生赤膜下垂、黑睛生翳等严重并发症。

(三)常见证治

1.内治:

(1)风热客睑:

证候:初起睑内微红,或有针尖大小的细小颗粒,患眼无明显自觉症状,或仅有轻度痒涩不适。

治法:疏风清热。

方例:密蒙花散〔200〕

(2)脾胃热盛.

证候:睑内红赤,颗粒大且多,眼涩痒痛,或伴眵多流泪,或兼便干溲赤。舌质红,苔黄,脉数。

治法:清脾胃,散风邪。

方例:除风清脾饮〔171〕

(3)血热壅滞:

证候:胞睑肿硬,睑内颗粒累累,疙瘩不平,红赤显著,眼睑重坠难开,刺痛灼热,沙涩羞明。可伴赤膜下垂,生眵流泪。舌质红,脉数。

治法:凉血散瘀。

方例:归芍红花散〔66〕

(4)湿热壅盛:

证候:睑内颗粒累累,颗粒或有溃破,胶烂湿粘,睑弦浸淫胶结,或伴倒睫拳毛、痒涩刺痛,羞明流泪,眵多稀粘,拭之又生。舌红,苔黄腻,脉滑或数。

治法:清热祛湿。

方例:清脾饮〔201〕

2.外治:以清热、化瘀、祛毒为主,可滴用化铁丹眼药水〔41〕;或点用石燕丹〔51〕、犀黄散〔241〕等眼药。

3.手术: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,适用于颗粒累累,顽固难消者。可采用海螵蛸棒磨擦法(见总论第七章第二节),以消除睑内之颗粒。

(四)临证权变:

椒疮各证候类型之间并不存在截然的界限,并且可出现两型或多型相兼的情况,所以辨证论治务须灵活,必要时可将疏风,清热、凉血、祛湿、散瘀诸法灵活配合应用。如果患者的睑内红赤比较严重,乃为热邪偏重,可以上列方药为基础,选加生地、元参、赤芍、丹皮等清热凉血药;睑内若兼湿烂粘滞,则为湿邪偏盛,可选加地肤子、土茯苓、苦参等,以增加清热燥湿作用。睑内红赤而兼涩痒者,属风邪偏盛,可酌加荆芥穗、羌活、防风甚或川乌、乌梢蛇等驱风止痒。至于伴发倒睫拳毛,睑弦赤烂、流泪、黑睛生翳等证者,又当参考各有关章节辨证论治。

需要注意的是,椒疮患者也可在眼部病证之外,伴见面黄无华,食欲不振,口泛清涎,形寒肢冷,小溲清长,大便稀薄,舌淡苔白,脉沉迟或缓弱等证,此属虚寒,切不可判为热证而用寒凉之品克伐正气,导致正气更伤,病邪缠绵不去。可选用助阳活血汤〔120〕益气和血兼以疏风。

〔调护〕

1.本病患者饮食宜清淡,忌食辛辣炙煿,以免脾胃蕴积湿热。

2.改善生活环境,注意个人卫生。患者的洗脸用具与他人分开,尤其是服务行业,必须经严格消毒后方可使用,以免相互传染。

附:沙眼的分期:

为了便于开展沙眼的防治工作,临床检查可依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1979年11月会议的标准,将沙眼分为三期,如表2。

表2 沙眼的临床分期

期别 依据 分级 活动病变占上睑结膜总面积
I
(进行期)
上穹窿部和上睑结膜有活动病变(血管模糊,充血,乳头增生,滤泡形成)。 轻(+)
中(++)
重(+++)
<1/3
1/3〜2/3
>2/3

(退行期)
有活动性病变,同时也出现瘢痕。 轻(+)
中(++)
重(+++)
<1/3
1/3〜2/3
>2/3

(完全结瘢期)
仅有瘢痕,而无活动性病变。

〔应用例案〕

夏XX,男,19岁,学生。1975年7月26日初诊:两目不舒,微痒近一年之久。近两个月加重,自觉沙涩难睁,流泪羞明,曾滴氯霉素眼药水,服中药数剂均未见效。检査:两目上睑肿硬,睑内疙瘩成片,色赤而硬。诊为椒疮。给解毒活血汤(银花、连翘、赤芍、牡丹皮、酒黄芩、天花粉、荆芥、防风、枳壳)三剂。7月30日复诊:言服药效果不显,睑内椒粒同前。先用海螵蛸棒磨擦后,又给上方三剂,并嘱病人不要用凉水洗脸。8月2日三诊:两目羞明、流泪、磨擦感均有减轻,椒粒亦见稍平。后每隔6天磨擦一次,又行2次,服上药24剂,服药期间病人坚持用温水洗脸,病渐痊愈。8月30日来诊:眼睑内已无椒粒,仅留少量白线状疤痕,嘱其停药。(《张皆春眼科证治》)

按:本例椒疮患者,证见上睑肿硬,睑内疙瘩成片,色赤而硬,自觉沙涩难睁,流泪羞明,病因当为外受风热邪毒,内兼脾胃积热,气血瘀阻,故用解毒活血汤疏风清热,凉血散结。本方组方原则与归芍红花散相仿,更兼配合海螵蛸棒磨擦术,故收良效。嘱患者温水洗脸,可免寒而凝滞之虞,使外邪易于疏散,热邪因之而解,气血流行,病则易除。

〔文献摘录〕

《证治准绳》:“椒疮证,生于睥内,累累如疮,红而坚则是也。有则沙擦,开张不便,多泪而痛。”

《医宗金鉴•外科心法要诀》:“椒疮生于眼皮里,形如椒粒,色赤。”

《审视瑶函》:“血滞脾家火,胞上起热疮,泪多并赤肿,沙擦最难当,或疼兼又痒,甚不便开张……胞间红瘰瘰,风热是椒疮……轻者只宜善治,至于瘰瘰连片,疙瘩高低不平,及血瘀滞者,不得已而导之,中病即止,不可太过。过则血损,恐伤真水,难养神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