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至

四、藏象学说的特点

四、藏象学说的特点

藏象学说在研究人体脏腑功能变化时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:

(一)整体观

藏象学说是在整体观的指导下,来研究人体脏腑功能变化的。它把人体看成是一个由心为主宰,五脏为核心的有机整体,认为五脏的功能与自然界的四时变化有着密切地联系。

(1)藏象学说认为:人体的各个脏腑虽各有所司,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,但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,各个脏腑的功能活动,无不在心的统领下进行。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说:“心者,君主之官也……故主明则下安,主不明则十二官危”。就突出强调了心对各个脏腑的统领作用。

(2)藏象学说认为:人体的各个脏腑之间不是孤立的,每一脏腑之间都有着特定的络属关系。如心与小肠,心为脏,小肠为腑,二者互为表里,在经络上相互络属,生理上相互为用,病变时相互影响。在这种脏腑的相互关系中,五脏是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。如:肾与膀胱是互为表里的一对脏腑,膀胱司开合、排尿液的作用主要决定于肾的气化功能。

(3)藏象学说认为:人体的五脏与形体诸窍之间有着密切地联系。如:心与脉,心与舌,心与面,肺与皮毛,肺与鼻等等都存在着特殊的联系。由于五脏与形体诸窍的这种特殊联系,使人体构成了一个内藏五脏六腑,外联四肢九窍的有机整体。

(4)藏象学说认为:人体的五脏与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——精、气、血、津、液有着密切的联系。如:肾藏精,肝藏血,脾藏营,肺主气,心主血等等,都说明了精、气、血、津、液的生成、运用、贮藏与五脏的功能活动相关。

(5)藏象学说认为:人体的五脏与人的精神、意识、思维活动密切相关。中医学将人的精神思维活动归纳为“神、魂、魄、意、志”五类,认为此五种精神活动为五脏所司,具有不同的生理基础和属性。如心藏神、肺藏魄、脾藏意、肝藏魂、肾藏志,反应了人体精神活动与五脏的具体关系。

(6)藏象学说认为:人体的五脏与自然界季节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。如:心气通于夏、肝气通于春等等,说明人体的五脏与一年中的四季变化有着内在的联系。

(二)阴阳五行模式

藏象学说运用阴阳五行理论对脏腑的功能属性作了高度的概括。用以说明它们的功能特点与相互关系。

(1)藏象学说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划分为阴阳两类,即五脏为阴,六腑为阳;在阐述每一脏腑的功能时,亦时常以阴阳分类,例如:心阴、心阳,肾阴、肾阳等。这种以阴阳来概括脏腑的功能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。如:心为脏、在脏腑的阴阳分类中属阴,说明它以藏为主,具有主血、藏神的功能;在五脏的阴阳分类中,心居于胸中,为阳中之阳,说明它是一身阳气的统领;在心的具体功能活动中,心阳又代表了心温煦及推动血脉运行的功能,心阴则代表了维持这种功能的精血等有形物质。由此可见,阴阳在概括脏腑功能特点时的作用。

(2)藏象学说用五行理论来概括脏腑的功能属性,同时阐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。如:心属火,肺属金,心火与肺金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,在生理状态下,心火的温煦使肺金不寒,而不致清肃过度,肺金的肃降亦可抑制心火的亢炎;在病理变化时,心火的亢盛,会使肺失肃降而喘逆,同时肺金的肃降失调亦能影响心火的盛衰。据此可知,运用五行理论来概括脏腑的功能属性,阐明其相互关系亦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。

由于藏象学说具有以上两大特点,因此,尽管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与现代解剖学中腑器的名称基本相同,但二者是有着不同内涵的两个概念。中医学中一个脏腑的功能,可能包括西医几个脏器的功能,而西医学一个脏器的功能,又可能分散在中医几个脏腑功能之中。所以,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单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,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病理学的概念。

了解脏象学说的特点,可以使我们在学习藏象学说的具体内容时,不仅了解各个脏腑的主要功能,同时能掌握每一脏腑的功能与整体间的有机联系,掌握各个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,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一基本理论,来指导临床实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