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至

第一节 方剂的组成

第一节 方剂的组成

在治法的指导下将药物组合成方剂,既可以通过相互促进而提高各单味药的疗效,又可以通过相互制约而消除或减缓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。因此,方剂中各单味药的相互组合就要有一定的原则。但是,临床病证是复杂多变的,病人的体质、年龄、性别、居处环境等也各有差异。因此,在运用方剂时又应灵活掌握,加减变化,才能切合病情,达到预期效果。方剂组成上的这种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,正是中医药学辨证论治思想的具体体现。

一、方剂的组成原则

方剂的组成原则,主要是根据病情的需要,有目的地把多种药物按主次、多寡配伍在一起,使每味药既各有专功,又密切配合,药物之间既相互促进,又相互制约,从而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。古人将这种药物配伍组成方剂的原则,概括为“君、臣、佐、使”。

君药:是方剂中的主要成份,是针对病因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。

臣药:是辅助君药,加强君药治疗作用的药物。

佐药:含义有三。一是协助君药治疗一些兼证或次要症状;一是制约君药之毒性或烈性;一是起反佐作用。

使药:含义有二。一是引经药,即引导方中诸药直达病变部位;一是调和方中诸药,使之更好地协同而发挥作用。

在方剂中,君药必不可少,其它药物视病情而定。有些简单的方剂,臣、佐、使药不一定俱备。还有某些方剂,君药或臣药本身就有佐药或使药的作用,因此可不再另用佐、使药。至于方剂中君、臣、佐、使药物数量的多寡,一般来说,是君药少而其它药多。

二、方剂组成的变化

(一)药物加减的变化

方剂的作用和治疗范围,可因方中药物的加减而发生改变。因此,临床中常根据病情对成方进行加减。例如:麻黄汤由麻黄、桂枝、杏仁、甘草四药组成,有发汗散寒、宣肺平喘的功用,主治外感风寒,恶寒发热,头身疼痛,无汗而喘,脉浮紧之表实证。而在麻黄汤原方中加入一味白术,就组成“麻黄加术汤”。此方中由于白术的制约作用,使麻黄汤发汗之力有所减缓,而增加了白术的祛湿作用,主治外感寒湿导致的恶寒发热,身体烦疼沉重之证。若在麻黄汤中减去桂枝,就称为“三抝汤”。因为方中无桂枝,所以发汗解表作用小于麻黄汤,而重点在于宣肺止咳平喘,主治外感风寒,头痛鼻塞,周身拘急,咳嗽喘息之证。

(二) 药物配伍的变化

方剂中主要药物的配伍变化,其主要作用亦随之发生改变。例如:麻黄汤中以麻黄配桂枝,辛温发汗,是治疗伤寒表实证的方剂。若于方中减去辛温的桂枝,加入辛寒的石膏,则组成“麻杏甘膏汤”,其作用与麻黄汤大不相同。它具有辛凉宣泄,清肺平喘之功,主治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,热邪壅肺,身热有汗或无汗,咳喘气急,甚或鼻搧,脉滑数之证。此二方虽仅桂枝与石膏一药之差,却有辛温发汗与辛凉清宣之别,一治风寒闭肺的实喘,一治热邪壅肺的实喘。

(三)药量加减的变化

同样几味药物组成的方剂,由于药物的加减变化,其主治证亦随之而发生改变,方剂名称也就因之而改变。例如小承气汤、厚朴三物汤、厚朴大黄汤三方,均由大黄、枳实、厚朴三味药组成。小承气汤用大黄四两为君药,枳实三枚为臣药,厚朴二两为佐使药,主治阳明腑实证,大便秘结,潮热谵语。厚朴三物汤用厚朴八两为君药,枳实五枚为臣药,大黄四两为佐使药,主治腹部胀满,大便秘结。厚朴大黄汤以厚朴一尺、大黄六两为君药,枳实四枚为臣、使药,主治支饮胸满。小承气汤证的病机是阳明腑实,治疗目的在于攻下,故用大黄为君药。厚朴三物汤证的病机是胸有支饮,治疗目的在于开胸泄饮,故厚朴、大黄并用为君药。因为方剂组成中的药量不同,君、臣、佐、使有了改变,治疗作用也就有所区别,方剂也因之而改变了。

(四) 剂型更换的变化

不同的剂型,作用有所区别,如汤剂作用快而适用于急病,丸剂缓而适用于慢性病。因此,临床中可根据病情之需而将同一方剂制成不同类型,以使其发挥不同作用。如:抵当汤由水蛭、虻虫、桃仁、大黄四药组成,是泄热逐瘀,治疗蓄血重证的方剂,其性峻猛。若将此四药制成丸剂,称为抵当丸,其药力就较汤剂大为和缓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