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至

脱肛

脱肛

脱肛又名直肠脱垂,是指直肠粘膜、肛管、直肠向下移位,脱出于肛门之外而言。多发于小儿、老年人和多产妇女。

〔病因病机〕

虚证:多由久痢、久泻以及妇女生育过多,体质虚弱,或劳累过度,中气下陷,收摄无权所致。

实证:多因便秘、痔疮等病,致使湿热郁于直肠,局部肿胀,里急后重,排便时过度努争,约束无力而致脱肛者。

〔辨证论治〕

体针

(一)虚证

症状 发病缓慢,初起仅在大便时感觉肛门部坠胀,肠端轻度脱垂,便后尚能自行回纳。若迁延失治,则稍有劳累即发,直肠脱垂后不能自行回缩,须以推托助其回纳。神疲乏力,面色萎黄,头昏,心悸,舌淡苔白,脉多濡细。

治则 益气升提。取督脉、任脉经穴为主。

处方 百会 神阙 长强 足三里 气海

方义 百会为督脉与三阳经的交会穴,气为阳,统于督脉,配气海,能升阳提气;神阙温固下元;长强为督脉之别络,又位近于肛门,可增强肛肌的约束机能,配足三里补脾益气,故适应于脱肛虚证。

治法 针用补法,或灸法。

(二)实证

症状 多见于痢疾急性期和痔疮发炎时,便前自觉肛门坠胀,便意频急,努争不遗余力,迫使直肠脱垂,局部红肿灼热、痛痒、苔黄腻,脉滑数。

治则 清泄湿热。取足阳明、足太阳经穴为主.

处方 承山 上巨虚 大肠俞 阴陵泉

方义 足太阳经脉循尾骶,取承山配大肠俞可促进直肠回收;上巨虚为大肠之会,配阴陵泉利尿,以增强清泄大肠湿热,诸穴同用共奏升提收摄之效。

治法 针用泻法。

耳针

取穴 直肠下端、皮质下、神门。

刺法 用中强刺激,留针30分钟,每日1次。

挑治

在第三腰椎与第二骶柱之间,脊柱中线旁开1~1.5寸外的纵钱上,任选一点进行挑治。

〔应用例案〕

赵××,男,39岁。自诉:脱肛巳十六年,因患痢疾所致。嗣后痢疾经治虽愈,但每次大便时肛门随即脱出,须用草纸包裹以手纸托才能复位。近几年来,症情加剧,稍有劳累肛即滑脱,痛苦异常。曾服补中益气汤三十多剂,亦未见效。查:面色萎黄,形体消瘦,脉细弱,舌质淡,苔薄白。察其肛门脱垂不收,由于暴露及衣服摩擦,局部轻度红肿。治取支沟以疏调三焦之气,气海、关元、足三里以益中气;百会以提气举陷;长强以敛肛门而收脱。隔日施术一次,每次留针20分钟,同时加灸。经针灸四次后,临厕大便甚为通畅,已不脱肛。继针五次后,即使挑担负重亦不滑脱。再针三次以巩固之。共针灸十二次而获痊愈(摘自《现代针灸医案选》)。

〔文献摘录〕

脱肛:百会、尾闾(七壮)、脐中(随年壮)(《神应经》)

脱肛久痔:取二白,百会、精宫、长强(《针灸大成》)。

以针刺治疗气虚脱肛数例,均获得了显著的数果。主要取百会与气海二穴。操作时以上下为序,百会穴斜刺3分,留针5分钟;气海直刺8分至1寸深,将针进入到一定深度后,拇指向前捻转,使穴下产生痠麻胀感放散到阴部时将针退出,隔日针治1次(《针灸处方集》)。

针灸治疗小儿脱肛64例,除1例时脱时不脱外,其余63例每次大便均脱肛。有35例脱出后不能自行还纳,其余29例脱出后能自行缩回。有25例系于发病后不到半年即开始治疗,其余39例系于病后半年至11年才开始治疗。64例中,最长脱出5~6厘米,最短脱出1厘米。针灸治疗常用穴为长强、肛周3点1、肛周9点、承山;备用穴为百会、气海、足三里。腹泻者加足三里、天枢、止泻穴;便秘者加支沟或外关。以针刺为主,有时加灸百会、气海。治疗结果:痊愈25例,显效10例,好转28例,无效1例,总有效率为98.4%。平均针灸治疗次数为12.5次(《针灸医学验集》)。

复习思考题

1.何谓脱肛?其发病原因是什么?

2.试述脱肛实证的针灸治法、处方和方义。

3.试述脱肛虚证的针灸治法、处方和方义。

4.脱肛实证与虚证在症状上有何不同?

5.试述挑治疗法治疗脱肛的方法。

回到页面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