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至

蛇丹

蛇丹

本病为在皮肤上出现簇集成群,累累如串珠的疱疹,疼痛剧烈的皮肤病。因为每多缠腰而发,故名缠腰火丹、带状疱疹。亦可发于胸部及颜面部。

〔病因病机〕

本病多因风火之邪客于少阳、厥阴经脉,郁于皮肤;或因感染湿毒,留滞手太阴、阳明经络,均可导致肌肤之营卫壅滞,发为疱疹。

〔辨证论治〕

蛇丹初起皮肤发热灼痛,继则出现密集成簇的绿豆至黄豆大小的丘状疱疹,迅速即变成小水疱,三五成群,集聚一处或数处,排列成带状,疱疹之间皮肤正常。严重时可出现血点,血疱,患部有条索状刺痛。水疱常发生于身体一侧,以腰肋部,胸部最多见,面部次之。发于面部者,疼痛更为剧烈。

体针

(一)风火证

症状 发于腰肋部,兼见囗苦,头痛,眩晕,心烦易怒,或目赤面红,小溲短赤,苔黄或干腻,脉象弦数。

治则 清泄风火。取少阳、厥阴经穴为主。

处方 中渚 期门 曲泉 足窍阴 局部围针

方义 局那围针可调和患处的气血,解毒止痛;期门、曲泉清泄厥阴之郁火,足窍阴、中渚疏散少阳之风邪。如出现心烦加郄门、神门以清心安神,后遗疼痛加内关、阳辅以镇静止痛,口苦加阳陵泉、支沟以疏肝胆之邪热。

治法 毫针刺用泻法。局部围针即在疱疹连结成块的周围,进行皮肤消毒后,用1寸长的毫针沿皮刺向成块疱疹的中心,针数的多少随患处面积的大小而定,每针相隔1~2寸为宜。留针1~2小时,轻证每日1次,重证每日2次。

(二)风热证

症状 发于胸面部,兼见水疱溃破淋漓,疲乏无力,胃纳不佳,中脘痞闷,苔黄而腻,脉象濡数。

治则 清热利湿。取足阳明、太阴、手少阳经穴。

处方 内庭 外关 侠溪 公孙 局部围针

方义 阳明与太阴为表里,内庭是足阳明的荥穴,公孙是足太阴的络穴,泻之以清利湿热,促进水疱吸收愈合。配以外关、侠溪疏利少阳经气,解在表之邪毒。如出现高热加合谷、大椎以泄热。

治法 毫针刺用泻法。

耳针

取穴 肝区、神门。

刺法 强刺激,捻转5分钟,留针10~15分钟,每天1次。

〔应用例案〕

李××,女,48岁。自诉:右侧胸痛三天。现痛如锥刺样,呈烧灼感,由右背至右胸起小丘疹,衣服磨擦则痛,影响饮食及睡眠,服镇静止痛药物,疼痛不见缓解而来我科。查:痛苦病容,右背沿第四肋间至右侧乳头内侧可见散在的成堆的红色疱疹,疱疹周围皮肤红润,有压痛。诊为蛇丹。治取肺俞、厥阴俞、曲池、支沟,疱疹周围排刺。肺俞、厥阴俞针灸向下斜刺8分,曲池、支沟直刺1.5寸,疱疹区由前胸向后背针尖沿肋骨下缘横刺5分,均用捻转泻法,每日一次,留针20分钟。共针六次基本痊愈(摘自《现代针灸医案选》)。

〔文献摘录〕

带状疱疹:1、肝俞、曲池,2、大椎,3、由疱疹前端迎头刺到椎旁(《针灸配穴》)。

有人报告的41例中,有85.3%的病例经1次针刺后,病情停止发展,局部充血及疱疹部干涸消退,有12.2%的病例经2次针刺后有好转,大部分病例于1周内显效。针刺与封闭疗法,自血疗法及维生素B12等治疗的效果相比较,针刺止痛快,对严重病例收效、治愈均较快(《针灸医学验集》)。

复习思考题

1.何谓蛇丹?其发病原因是什么?

2.简述风火证和湿热证的症状,针灸处方和治法。

3.蛇丹的主要症状有哪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