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至

杂病源流犀烛

杂病源流犀烛

清•沈金鳌(字芊绿,晚号尊生老人)撰,刊于1773年。

本书为《沈氏尊生书》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题曰“杂病”,实泛指一切疾病,非与外感而立之杂病。沈氏认为:“无论何因,凡发生于皮毛、肌肉、经络、脏腑的病证,在辨证治疗中极易杂乱混淆,故统之曰“杂病”。基于这个原因,故撰此书,分证以探其由来,审其变迁,从流溯源,而后明其治法,变杂乱为明晰。

书中论述内科杂病及五官科等病的源流、证治,其以脏腑、奇经八脉、六淫、内伤外感、面部、身形等六门分列诸病。每门分若干病证,如脏腑门又按肺、大肠、胃、脾、心、小肠、膀胱、肾、心包、三焦、胆、肝的次序分为十二类,每类之下,再分列常见病证。每病各著源流一篇,并详述病证原委,悉其形证,考其主治,因病用方,理法方药非常契合。同时在介绍方治外,并附导引等治法。

本书论述较为完备,颇多可取之处。其临证重在辨明其源流。如论“脾”,在指出脾“赡运用,散精微,为胃行津液”,“以升为德”,“当水谷之海”、“十二经根本”,“后天之本”的同时,又指出“脾统四脏,脾有病必波及之;四脏有病,亦必待养于脾”,其论可谓简明。如“泄泻”一证曰:“泄泻,脾病也,脾受湿不能渗泄,致伤兰门元气,不能分别水谷,并入大肠而成泻,故口渴,肠鸣、腹痛、小便赤涩,大便反快,是泄固由于湿矣”。又指出虽然风、寒、热、虚均可致泄,但“苟脾强无湿,四者均不得而干之”。病因既明,而后分型论治。“其湿兼风者,飨泄也……宜平胃散加羌、独、升、柴;其湿兼热者,……宜六一散或胃苓汤加黄连”等。所论源流清晰,辨证精详,立法确当,方药可取,既尊古经之旨,又参明己见,广为发挥,确有燃犀烘幽,启蒙解惑的作用。

本书每门之末,又附养生导引之术,提倡综合治疗,亦是别具特色。此外,书中强调预防,主张“守静定息,节饮除欲,则百病不生。”反映了沈氏既长于辨证用药,又善为气功导引之术。本书是一部理论联系实际,具有重要的实用和参考价值。

本书收载于《沈氏尊生书》中,有1957年上海卫生出版社排印本较为流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