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至

笔花医镜

笔花医镜

清•江涵暾(字笔花)撰,成书于1824年。

江氏是清代官吏,服官于粤。中年后习医,颇有心得,博釆张仲景、李东垣、张景岳、程钟龄诸家之论,参以己意,撰成《医镜》,供人借鉴,故以书名。全书凡四卷,卷一总论四诊的运用,辨证候的表里虚实寒热及内伤、外感等证方药。卷二论述脏腑证治,以脏腑十二经分部,具体阐明了各病证的鉴别及其治法;按脏腑辨证用药,列补泻“药队”和方剂。卷三为儿科证治,从初生到小儿常见病,予以论述;卷四为女科证治,包括总说、经、带、嗣育、胎前、产后诸证。本书内容精要翔实,文字浅显易懂,故流传较广。

书中多釆集诸家学说,从临床实用出发,无浮辞泛论,纲举目张,层次分明。江氏认为,任何疾病不离乎表里、寒热、虚实,最关键的是审知病在何脏何腑,证既洞澈,药自效灵。故治病不在多立病名,多立方书,而是以形求理,以简驭繁,欲其精以穷其变。用药主张须量其材力之大小而宜。他认为,药物之用有一利,亦有一弊。如大补、大攻、大寒、大热之品,误用而能伤人。他善于辨别脏腑的表里寒热虚实,选方用药也必依脏腑辨证。所以,各“药队”分“猛将”、“次将”。例如心部药队中的补心猛将为北五味,补心次将为枣仁、柏子仁、远志、丹参、龙眼肉,麦冬、当归、白芍、茯神。泻心猛将为石菖蒲、黄连、木通、朱砂、犀角,泻心次将为山栀仁、连翘心、通草、车前子、竹卷。江氏如此详细列药,以示后人不可孟浪,必斟酌分量,庶知利害。

总之,本书的特点是:辨证精细,用药切当。篇幅不多而条理井然,是一部较好的医学门径书。

1957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较为流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