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至

第一节 概论

第一节 概论

瘤大都是生于体表的赘生物,随处可生,界限分明,发展缓慢,一般没有自觉症状,是长期不易消散的一种局限性肿块。多属良性肿物。

“瘤”最早见于《灵枢》,有留滞不行之意。《诸病源候论》说:“瘤者,皮肉中或肿起,初梅李大,渐长大,不痛不痒,又不结强,言留结不散,谓之为瘤。不治乃至增大,不复消,不能杀人。”这把瘤的定名、特征和性质基本上描述清楚了。后世的记载很多。宋•《三因方》将瘤分为骨瘤、脂瘤、气瘤、肉瘤、脓瘤、血瘤六种。明清以来如《外科枢要》,《外科正宗》、《洞天奥旨》等书,按瘤所在组织,配合五脏,分为气瘤、血瘤、肉瘤、筋瘤、骨瘤和不配脏腑的脂瘤六种,一般称为六瘤。还有一些担肩瘤、胶瘤、发瘤等临床较少见。

〔病因病机〕

瘤是内脏机能失调而引起的一种疾病。一般说,气瘤是肺的功能异常,气机郁结;血瘤是心的功能异常,血络纵横丛集;肉瘤是脾的功能异常,痰聚肉中;筋瘤是肝的功能异常;筋脉屈曲,凝聚肌表;骨瘤是肾的功能异常,气血瘀阻于骨骼。总之本病是由脏器功能失调,瘀血、浊气、痰湿互相凝滞而成。

〔辨证〕

对瘤的辨证,首先要了解皮、肉、脉、筋、骨等组织名称的定义。皮肤、血脉、骨骼比较明确。“肉”则包括现代解剖的肌肉和皮下脂肪。“筋”这里主要指浅表静脉。其次要了解每种瘤的主要特征。

筋瘤:初起细小,筋蓄而屈,屈久成瘤,青筋盘曲如蚯蚓。

血瘤:微紫微红,软而不痛,皮肤隐隐如缠红丝,擦破血流不止。

肉瘤:软若绵,硬若馒,皮色不变,不紧不宽。多自肌肉肿起,按之宣散,其根阔大,不痛不溃,无所痛苦。

气瘤:自皮肤肿起,时软时硬,不红不痛,随喜怒而消长。

骨瘤:色黑皮紧,高起如石,推之不移,深贴于骨。

粉瘤:粉瘤又称脂瘤,大而柔软,久则增大,切开以后,内有包囊,储有异物,古称有脂粉、黑沙、发、虱等物。

瘤的诊断是以局部症状为主要依据,往往可见异病同证,一种瘤可以包括多种疾病。如肉瘤就可能包括脂肪和肌肉等多种肿瘤,骨瘤也可以包括多种骨组织肿瘤。这是临床所该了解的。

〔治疗〕

瘤的治疗,传统的方法是以内消为主。临床常用的方法有行气散结、破瘀消肿、化痰软坚三大法。如有虚损见证者,亦要注意使用补益扶正。

1.行气散结法:适用于气聚结肿,或者发病与精神因素有关,病变在肝经部位者,如气瘤、肉瘤等。常用药如青皮、陈皮、木香、香附、沉香、乌药等。

2.散瘀消肿法:适用于肿块坚硬,难以消散者,或肿块表面青筋盘曲或网布红丝,舌质紫暗或有瘀斑、瘀点,如血瘤、筋瘤、骨瘤等。常用药如丹参、莪术、紫草、三棱、炮甲珠、地鳖虫、没药等。

3.化痰散结法:适用于肿块位于皮里膜外,按之坚实或有囊性感,如肉瘤等。常用药有南星、半夏、山慈菇、白芥子、海藻、瓜蒌、贝母等。

通过长期观察,内服药对某些肿瘤在改善症状方面确有一定的作用,也屡有使肿瘤消散的报导。

从当前临床来看,对瘤的治疗,多以手术摘除为主,但对多发性及不宜手术的肿瘤,中药内服治疗可以发挥一定作用,两种疗法适当配合,可以提高疗效。从现在的苗头和研究的方向来看,内服药消散肿瘤,应该受到更大的重视。

回到页面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