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至

第二节病机

第二节病机

机者,要也,变也,病机所由出也。病机:包括病因、病位、病理、辨证四个方面。妇科发病之机理,可概括为气血失调、脏腑功能失常,冲任督带损伤三个方面,但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,相互关联的。

一、气血失调

气血失调是妇科发病的重要因素,因妇女以血为本,故以血分充盈,气分充足,气机条达为正常。气血调和,则月经如期,胎孕安适,产育顺利,乳汁充足。但月经、产育、哺乳等皆以血为用,而耗伤阴血,以致机体处于血分不足,气分相对有余的生理状态。如《灵枢·五音五味篇》所云:“妇人之生,有余于气,不足于血,以其数脱血也。”然气血之间是相互依存,相互资生的,即“气为血帅,血为气母”。如血分受伤,必影响及气;气分受损,也会影响到血,即:血病气不能独化,气病则血不能畅行。彼此关系极为密切。但从其病理变化来说,则有主次之分。血病及气,病在血分为主;气病及血;则病在气分为主。故前贤谓有“在气”、“在血”之说。兹分析如下:

(一)病在血分

1.血虚:血虚可导致妇科多种疾病。但导致血虚之原因颇多,如先天禀赋素弱,或后天脾胃失调,化源不充,以及大病久病耗精伤血,及急慢性失血、寄生虫病等均可致血虚,而见血海空虚、冲任失养,引起月经后期、量少、闭经、痛经、不孕、妊娠腹痛、产后缺乳、产后眩晕、产后腹痛等。

2.血瘀:血瘀多因经期、产褥期失于调摄,以致寒、湿诸邪乘虚而入,与血相搏,结瘀胞中;或平素嗜寒饮冷,血液寒凝;或情志失于调达,七情悲怒伤肝,而致气郁血结,或瘀热壅积等皆可致血瘀。因瘀而致的妇科疾病,多见痛经、月经紊乱、闭经、崩漏、异位妊娠、堕胎、产后腹痛、产后恶露不绝、不孕、癥瘕等,皆由瘀血阻胞,冲任失调,经隧不通,或血不归经,或瘀血凝结而成以上诸病证。

3.血热:血热多因感受温热、暑湿之邪,或过食辛辣、助阳温补燥烈之品,或因七情内伤五志化火,或肝火内炽,以致热与血搏,血被热伤,如火热上炎,血络受损,迫血妄行,则见经行吐衄、月经先期、经量过多、崩漏、经行头痛、胎漏、妊娠眩晕等诸病证。另有阴血不足而阴虚内热者,临床可见月经先期、量少、经行吐衄、经期延长、漏下不止等等。

4.血寒:血寒多因天气寒冷,衣着单薄,或冒雨涉水而感受寒邪,尤以经期、产后调摄失当更易感受寒邪;食寒饮冷,而致宫寒,或素体阳虚,寒从内生,寒与血结,冲任失畅,血为寒疑,胞宫胞脉受阻,而致月经后期、量少、痛经、闭经、不孕、胎萎不长、妊娠腹痛、产后腹痛。

(二)病在气分

1.气虚:气虚多因素体羸弱,或大病、久病,或五脏虚损,元气素亏,阳气不足等,均可导致气虚,或因大失血亦可导致气随血脱,而气脱气陷,而致冲任不固,可见月经先期、量多、崩漏、胎动不安、堕胎、恶漏不绝等。若气虚下陷,统摄无权可致子宫脱垂;若见气虚卫阳不固,腠理疏松,亦可出现经行外感,产后自汗等。

2.气郁:气机郁滞主要与肝经有关,若情志抑郁,肝气不舒,气机郁结,血行受阻,则可导致冲任失调,引起月经失调、先后无定期、痛经、经行乳胀、经闭不行、不孕、癥瘕等证。若气虚化火,可见血热之候。

3.气逆:肝气郁而不达,或大怒,怒气伤肝。肝气横逆而上,扰及肺胃,气逆挟血而见经行吐衄、妊娠恶阻、子悬等候。

此外,因气为血帅,血为气母,故临床上气血同病亦为多见。如气虚血弱、气滞血瘀、气陷血脱,或气虚挟瘀、血虚兼滞等病理表现。

二、脏腑功能失常

妇女以血为主,而脏腑为气血生化之源。血生化统摄于脾,藏受于肝,总属于心,宣布于肺,施泄于肾,相辅相成,源源不断地濡灌周身,这是一种生理的常态。反之,脏腑相互生化关系发生矛盾,或一脏一腑功能失调,均可导致妇科疾病的发生。与妇科疾病有关的,则以肾、肝、脾、心的脏腑功能失常为多见。

(一)肾

肾主藏精气,胞脉系于肾,又肾为阴阳之脏,水火之宅。阴阳相互依存,彼此制约,以维持阴阳相对动态平衡,以保持机体正常。若因先天肾气不足,或早婚多产,房事不节,损伤肾气和冲任,则可致肾阴或肾阳受损,而发生妇科疾患。

1.肾气虚:肾气不足,则冲任不固,系胞乏力,可见月经失调、崩漏、闭经、不孕,胎动不安、胎萎不长等多种病候。

2.肾阴虚:肾阴亏损,精血不足,胞宫失养,胞脉与冲任虚损,临床可见月经后期、量少、闭经或漏下淋漓不畅、绝经前后诸证,及不孕、胎萎不长等。若阴虚内热,虚火内动,则可发生月经先期、崩漏、经行吐衄、经行发热诸证。

3.肾阳虚:肾阳不足,命门火衰气化失常、则胞宫寒疑,冲任失于温煦,胞脉虚寒,而见小腹冷,阴部寒,月经后期,量少,或经闭、不孕、胎萎、堕胎小产、滑胎等;如阳气衰微,封藏失职,冲任不固,亦可见经行泄泻、妊娠水肿、崩漏、带下诸候。

4.肾阴阳俱虚:临床中肾之阴阳俱虚者,多由病久失治而致,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,可见肾之阴阳两虚之候,即上述阴虚与阳虚诸证夹杂出现。

(二)肝

肝藏血,主疏泄,宜条达,以柔和为顺。若情志不畅,素多抑郁,致肝气郁结,则血为气滞,冲任受阻,血海蓄溢失常。而导致月经不调、痛经、闭经等病;若肝气犯胃,胃失和降,挟冲气上逆,可致妊娠呕吐;若肝郁化火可致肝火亢盛,另肝体阴而用阳,如肝血不足,或阴虚阳亢,均可导致妇科诸疾。

1.肝郁气滞:肝郁气滞,气滞则血瘀,血行失畅,脉络受阻,可见经行乳胀、乳痛、痛经、月经后期或经量少、经闭、产后缺乳等证;肝郁气结,疏泄无权,致使血海蓄溢失常,可见月经先后无定期、月经淋漓不断等病证。

2.肝火亢盛:肝气郁结,久而化火,热伤冲任,迫血妄行,可出现月经先期、月经过多、崩漏、经行期长;若虚火炎上,迫伤阳络则见经行吐衄、产后乳汁自出等。

3.肝血不足:素体肝阴不足,孕后血聚冲任养胎,则肝血愈虚,肝阳偏亢,可致经行头痛、眩晕、绝经前后诸证,及妊娠眩晕等候;如病势发展,而成热极生风,或肝风内动,则可导致妊娠痫证,产后痉症等。

此外,肝郁乘脾,脾虚失运,水湿不化,郁而化热,湿热互结,注于冲任,则可见带脉失约,而带下增多及阴痒、阴肿等候。

(三)脾

脾主运化水谷,输送精微,为气血生化之源;脾为水液代谢之枢纽,故主运化水湿;又脾主中气、统摄血液。若饮食不节,饥饱劳役,忧愁思虑均可损伤脾气,导致脾虚,而见脾失健运,或统摄无权等病机。

1.脾失健运:脾气虚弱,不能运化水谷之精微,则化源不足,气虚血少,血海不能按期满盈,而见月经后期、量少、闭经等,血虚不能养胎,则可见胎漏、胎动不安、胎萎不长,妊娠眩晕等证;若脾虚脾阳不运,水湿内仃,湿浊不化,下注冲任,带脉失约,则可见月经后期、经行泄泻、带下量多,或经行浮肿、妊娠呕吐、妊娠浮肿等。

2.脾失统摄:中气不足,统摄失权,致冲任不固,常见月经先期、量多、崩漏、甚或系胞无力而致子宫脱垂诸候。

(四)心

心藏神,主血脉。若忧思积念,阴血暗耗,心气不得下通,冲任血少,心火偏亢而炎上,不能下交于肾,肾水亦不能上济心火,则水火不相济,血海不通,可致月经过少或经闭不行;若忧愁思虑,心脾损伤,营血不足,冲任虚损,血海不能按时满盈者,则可致月经后期、量少、闭经等;若营阴不足,心火偏亢引动相火,扰动血海,迫血妄行者,可见月经量多、崩漏、吐衄等;若血虚心神失养,可致脏躁经断前后诸证。

此外,肺主气,主肃降,朝百脉而通调水道。若阴虚肺燥,虚火上炎,损伤阳络,可致经行吐衄;孕期肃降失职,则致妊娠咳嗽;若肺气失宣,水道不通,可发生妊娠肿胀、妊娠小便不通、产后小便不通等病。

四、冲任损伤

冲任二脉损伤是妇科发病的重要机理,冲为血海,任主胞胎,二脉受损,则血海不能按时充盈,胞脉亦无所系,而致经、带、胎、产、等病候发生。而导致冲任损伤的原因,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。

(一)冲任直接损伤

如经期产时,忽视卫生,感染邪毒,搏结胞宫,或多产房劳,皆可损伤冲任,而致月经不调、崩漏、带下、产后发热等;若冒雨涉水或久居湿地,寒湿之邪袭于胞宫,客于冲任,血为寒湿凝滞,可致痛经、闭经、癥瘕等;外伤或手术,或房事不节,可直接伤及胞宫,损及冲任,而致月经失调、崩漏、胎动不安、堕胎小产等。

(二)冲任间接损伤

冲任间接损伤则由气血不和,脏腑功能失常所致。因经脉需脏腑、气血的滋养,如肝气不舒,肝肾亏损,精血不足,脾气虚弱,湿浊壅聚均可引起气血失调,冲任失养;若气血失调,亦可影响脏腑功能失常,同样可损伤冲任,而导致妇科疾病的发生。

综上所述,气血失调,脏腑功能失常,冲任损伤,三者虽各有不同的发病原理和特点,但从局部和整体的病机变化中,三者是相互关联,相互影响,相互转化的病理变化,是错综复杂而多变的,故寇宗奭说:“宁治十男子,莫治一妇人”。但病变不论多么复杂,疾变不论起于何脏,何腑,是在气、在血,还是在经、在络,其病机反应总是整体的,都是损伤了冲任(督带)的生理功能而发病。这才能从错综复杂的变化中,找出经、带、胎、产、杂病病机之关键所在,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,施以合理的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