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至

咳血

咳血

咳血又称嗽血、咯血。是指肺络损伤,血液妄行,溢入气道,随咳嗽而出为主症的病证。临床常见为痰血相兼,或痰中带血丝,或纯血鲜红,间夹泡沫等症状。

本证既可单见,又可为肺部疾患的兼证,临床特别应和肺痨相鉴别。

病因病机

咳血由肺络受损所致,以肺为娇脏,又为脏腑之华盖,凡外受风热燥邪,内因火灼,损伤肺络,而为咳血。

1.外邪袭肺 肺主气,司呼吸,开窍于鼻,外合皮毛,故易受外邪侵袭。风热侵袭肺卫,卫气郁遏则发热,肺失宣肃则咳嗽,热伤肺络,血随咳溢。或风热化燥,耗伤肺阴,亦能引起咳血。

2.肝火犯肺 多由肺气素虚,复因情志不遂,肝郁化火,肝火上逆犯肺,损伤肺络而咳血。或因暴怒气逆,致使肝气横逆,气有余便是火,血随火动,木火刑金而咳血。

3.阴虚火盛 由于肾阴久虚而肺阴亦虚。肺肾两败、金水相生,相互有关,或先因肺阴虚而后病及于肾,或由肾水久亏导致肺阴虚,肺肾阴虚、水亏火旺,肺失滋润,虚火灼肺,伤于肺络而为咳血。

4.气虚不摄 劳倦过度,耗伤正气,或大病久病之后,中气虚馁,以致气虚而不能摄血,血不循经而错行,从肺络溢出而形成咳血。

辨证论治

(一)辨证要领

咳血有外感内伤之分,两者临床表现及预后各不相同,应注意辨识。

1.外感咳血病程短,起病较急,初起均有恶寒发热等表证。咳嗽痰中挟血,血量少,为风邪闭肺,损伤肺络所致。若咳嗽痰黄,痰中挟血,血色鲜红,为风热犯肺,热伤阳络,血溢于肺之象。若风热化燥而咳嗽,痰少咳痰不爽,痰中带血为燥热损伤肺络之候。

2.内伤咳血,实证多为肝火犯肺。由于肝用太过,烦躁易怒,肝火偏亢,上逆迫肺,灼伤肺络,火益炽则络益伤,而见咳吐纯血鲜红、量多。虚证内伤咳血,多为阴虚,病势较缓。证见干咳痰少口干咽燥,痰中带血,或反复咳血,颧红,午后潮热,盗汗等乃肺肾阴亏虚所致。

咳血当与吐血、肺痈相鉴别。吐血来源于胃,在吐血前,多伴有胃脘疼痛等症状,开始血中或有挟杂食物残渣,血量较多,血色紫黯。肺痈虽亦有咳血,但为脓血相兼,并有身热,痰量多,味腥臭等特点。

(二)论治要点

咳血以由火热熏灼肺络引起者为多,但火有虚实之别,实火治当清热泻火,凉血止血,虚火治当滋阴清热、宁络止血,由风邪袭肺及气虚不摄所致者,又当分别以疏风解表,宁络止血及益气摄血之法治之。此外,由于部分离经之血,有可能停聚体内,形成瘀血,因此,在止血的同时,必须考虑到活血化瘀,勿使瘀血停留,引起后患,血止之后,还应考虑宁络、补血、以及针对出血的原因进行治疗,以防止再度出血。

1.宣肺解表 宣肺解表法是治疗风邪袭表,卫阳受遏,伤及肺络,或风热犯肺,热伤肺络而咳血的基本方法。风邪犯肺者,治宜疏风散邪、肃肺止血,常用荆芥、防风、杏仁、桑叶、前胡、半夏之类,并宜佐用仙鹤草、茜草炭、白茅根、蒲黄炭以止血化瘀。若风邪已解,而咳嗽不止,痰中带血者,可用橘红、桔梗、甘草、紫苑、白前、贝母、百部之类化痰止嗽,并加用上述止血化瘀药以止血。风热犯肺者,宜清宣肺热,凉血止血。常用沙参、连翘、薄荷、竹叶、桑叶、牛蒡子、川贝、杏仁、竹茹、旱莲草、茅根、藕节等,咳血甚者,再加花蕊石粉、三七粉冲服。痰热壅肺而见发热痰多咯痰黄稠,苔黄腻,脉滑数者宜清热肃肺,可加用黄芩、桑白皮、鱼腥草之类。

2.清火凉血 此法是治疗肝火炽盛,上炎犯肺,灼伤血络,或由于肺脏气阴亏虚,肺燥火盛,失于清肃而咳血者。

(1)泻肝清肺,凉血止血:治肝火犯肺,常用桑白皮、地骨皮、青黛、海蛤壳、生地、白芍、丹皮、龙胆草、代赭石。若出血不止量多者,可加用参三七粉。如咳血鲜红量多,可用鲜生地捣汁冲服。

(2)养阴清热,凉血止血:治阴虚火旺,常用百合、麦冬、生地、玄参、当归、白芍、川贝、柏叶、藕节、茅根、旱莲草或加成药十灰散。潮热甚者,加地骨皮、秦艽、白薇以清虚热。盗汗较多者,加煅牡蛎、龙骨、浮小麦固表敛汗。

3.益气养阴,润肺止血 治疗虚火不甚,而主要表现为气阴亏虚之咳血,常用人参、麦冬、五味、白芍、百合、生地、莲子、橘红、甘草、仙鹤草、白芨、侧柏叶、阿胶珠或十灰散等。反复咳血者,多有瘀血,可加花蕊石、旱三七研末冲服以化瘀止血。

4.益气摄血 此法是治疗病久气虚,气不摄血者。常用人参、黄芪、白术、甘草、肉桂、当归、五味子,仙鹤草、白芨、阿胶、煨诃子、三七粉等。

(三)常见证治

(1)风热伤肺:

证候:喉痒咳嗽,痰中带血,口干鼻燥,或有身热,舌红,苔薄黄,脉浮数。

治法:清热润肺,宁络止血。

方例:桑杏汤。

(2)肝火犯肺:

证候:咳嗽阵作,痰中带血,或见纯血鲜红,咳时胸胁牵痛,烦躁易怒,大便干燥,小便短赤,舌质红,苔薄黄,脉弦数。

治法:清肝泻肺,凉血止血。

方例:泻白散合黛蛤散。

(3)阴虚肺热:

证候:咳嗽少痰,痰中带血,血色鲜红,潮热盗汗,颧红,口干咽燥,舌质红,脉细带数。

治法:滋阴润肺,凉血止血。

方例:百合固金汤。

(4)气虚不摄:

证候:中气不足,四肢乏力,食欲不振,咳嗽气短,吐痰挟血,舌淡苔白,脉弱无力。

治法:补中益气,摄血归脾。

方例:补中益气汤合归脾汤加减。

(四)临证权变

咳血常因肺阴素虚,复感风热燥邪,或木火刑金,肺失肃降,肺络受损而致咳血。故治疗应以清热润肺,平肝宁络,凉血止血为法。若阴虚火升,时时咯血,咽喉干燥,心烦不安,舌质红,脉细数,属肺肾阴亏,心肝火旺,久延恐成劳损,治宜滋阴降火,以沙参麦冬汤合茜根散。或用滋阴降火汤。有养阴润肺生津降火之功。

调护

注意解除咳血病人的思想负担,保持安静。痰中带血者,可作适当的室内及户外活动,但应避免疲劳、受寒。咳血量多的患者,则应绝对卧床休息。痰血宜储存以便观察病情之进退。

饮食方面,禁忌辛辣炙煿油腻等及生痰动火之物。吸烟及饮酒易使咳血复发,故宜戒除。

应用例案

例一、邵,男,三十三岁。

初诊:燥火烁金,金受火制,久咳不巳,震伤阳络,血来盈口,咽喉梗痛,声音嘶哑,神形萎顿,脉来细数,舌绛而干。治以养阴润肺,宜事休养,庶免积重难返。

十大功劳叶9克 丹皮4.5克 粉沙参9克 川贝9克 川郁金4.5克 代赭石15克 金果榄4.5克 生杜仲12克 甜杏仁9克 生蛤壳15克 诃子肉4.5克 野百合4.5克

二诊:咳差血止,咽痛亦减,音嘶如故,脉仍细数无力。前法既效,率由旧章,加重滋养。

南沙参9克 川贝9克 天麦二冬各6克 丹皮6克 诃子肉4.5克 生杜仲12克 冬瓜仁15克 百合6克 甜杏仁9克 蛤粉6克,拌炒 阿胶9克 炙马兜铃6克 旱莲草9克(《叶熙春医案》)

按:本例为肺燥久咳不已,阳络受伤,血随咳出,方用沙参、蛤壳、川贝养阴润肺,百合、丹皮、功劳叶清热凉血,赭石降气,诃子敛肺气,杜仲益肾,郁金活血以行气,服后咳稀血止。但脉仍细数,乃肺阴未复,故续以补肺阿胶汤加减,补肺清火,益水滋肾,火清则肺安,液补则津生,自可向愈也。

例二、王××,女,45岁,教师。1983年11月9日初诊。患者四年前因经常咳嗽痰多咯血,近二年每月要少量咯血3次左右,每次咯血日量约10〜20毫升,咯血时背部胀冷,咳剧便溏,疲乏无力,音声低弱,动则气急,纳寐均差,舌苔薄白,脉细。证属肺脾气虚,气不摄血。治拟温补脾阳,益气止血。处方:

党沙参 炙黄芪各12克 五味子5克 旋复花9克包 代赭石18克,先煎 炒白 术芍 硃茯苓各9克 清炙草 远志肉各5克 清阿胶9克,烊冲 陈皮6克 仙鹤草30克 三七末2克,吞 炮姜炭2克三剂。

药后咳血止,再予六君子汤加减以益气善后而愈。(丁厚第:陆孝夫治疗支扩咯血的经验,《江苏中医杂志》,1987.<4>:4)

:本例患者近二年每月咳血频作,血亏则气虚,气虚则不能摄血,其便溏、纳差,亦可见脾运已弱,而统摄无权,故亟当固摄真气,方克有济。拟四君子汤以益气健脾,并加黄芪、五味子补气敛肺;加阿胶、仙鹤草、三七、炮姜炭,以养血止血;佐代赭、旋复、杭白芍,以平肝降气;远志、茯神、陈皮安神祛痰。用药深切病机,故三剂而血止。

简便验方

1.鲜芥菜梗。

捣汁,冲开水徐徐饮下。如无鲜的,干者水煎服亦可。

资料来源:《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》人民卫生出版社1971、3

2.大黄5克,油桂3克,生赭石30克。

前二味研为细末,生赭石前汤冲药末内服,

资料来源:《河南省秘验单方集锦》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、10

3.三七60克,白芨60克,上二味共研极细粉面,薏苡仁1250克。

薏苡仁60克熬稀粥,加药面12克搅匀服之。每日早午晚各1次。孕妇忌服,并忌辛辣刺激之物。

资料来源:《中医验方汇选》河北人民出版社1977、12

文献摘录

《素问•至真要大论》:“少阳司天,火淫所胜,则温气流行,金政不平,民病……咳嗽唾血。”

《诸病源候论•咳嗽脓血候》:“肺感于寒,微者则成咳嗽,嗽伤于阳脉则有血。”

《丹溪心法•咳血》:“咳血者,嗽出痰内有血者是。”

《血证论.咳血》:“人必先知咳嗽之原,而后可治咳血之病。盖咳嗽固不皆先失血,而失血则未有不咳嗽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