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至

(二十五)脉象的阴阳类别

(二十五)脉象的阴阳类别

脉有阴阳,知阳者知阴,知阴者知阳(1)。凡阳有五,五五二十五阳。所谓阴者,真藏也,见则为败,败必死也。所谓阳者,胃脘之阳也。别于阳者,知病处也;别于阴者,知死生之期。三阳在头,三阴在手,所谓一也。别于阳者,知病忌时;别于阴者,知死生之期(2)。谨熟阴阳,无与众谋。所谓阴阳者,去者为阴,至者为阳;静者为阴,动者为阳;迟者为阴,数者为阳(3)。

​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

〔讲解〕

本文是对脉象阴阳属性的分类,也是脉诊的纲领,脉象种类虽多,无非反映人体阴阳的变化。

(1)人体的生理、病理都是阴阳变化的体现,脉象是人体气血活动的反映,所以同样也有阴阳的区分。阴和阳是相互对立的,它们同处于统一的整体活动中,如果某一方面偏盛,必然出现另一方面偏衰,反之亦然。因此根据事物对立统一的法则,能知道什么是阳脉,就能知道什么是阴脉,能知道什么是阴脉,便能知道什么是阳脉。

(2)阳,指阳脉,即有胃气之脉。五,指五脏,五脏各有其胃气的阳脉。五时各有五脏的正常脉象,即为二十五阳。阴者,无阳之脉,无胃气之脉,称作“真脏”脉。阳者,是阳脉,有胃气之脉。能辨别不同于有胃气的脉象,也就能知道病在何处。只有对胃气脉和其脏脉加以辨别,才能预测病势或生死之期。三阳,这里指阳明胃,三阴,这里指太阴脾。别于阳者,这里指五脏病脉,按五行生克之理,来推测五脏有病所忌恶的时间。所以,熟知脉之阴阳,掌握常脉与病脉,就能在临证中把握病机和预后。

(3)用阴阳的方法来分析种类繁多的脉象,在临床上可以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。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,气血活动的变化,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反映于脉。故脉象可以从气势、形态、至数等方面来进行分析。从脉的气势来讲,由于脉波的起伏,脉来由上而下降至沉部者叫“去”,由下而上至浮部者叫“至”。阳主上升,故脉至时为阳;阴主下降,故脉去时为阴。从脉的形态来讲,虽表现不同,但根据阴静阳躁的属性来看,躁动的脉,如洪脉、促脉等,一般均为阳脉,多见于热证、实证;平静的脉,如细脉、弱脉等,一般均为阴脉,多见于寒证、虚证。从脉的至数来讲,一呼一吸脉来不足四至者为迟,一呼一吸脉搏超过五至者为数。迟脉多见于寒证,是气血被抑的反映,故为阴;数脉多见于热证,是血行加速的表现,故为阳。但是邪聚热结,血脉受阻,也可出现迟脉,但必迟而有力;阴虚内热,或阳虚外浮,也可出现数脉,但必细数无力,所以临证时又当脉证合参。

〔临证意义〕

疾病错综,变化万千,但归纳起来,不外表里、寒热、虚实,因此用阴阳二字足以赅之。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辨识脉象。《灵枢·邪气脏腑病形》以缓、急、大、小、滑、涩为纲,《难经》以浮、沉、长、短、滑、涩为纲,《伤寒论》以弦、紧、浮、沉、滑、涩为纲,后世多以浮、沉、迟、数、虚、实作为诸脉之纲领,总的目的都是着眼于辨别阴阳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明确指出:“脉有阴阳,知阳者知阴,知阴者知阳。”并举去、至、动、静、迟、数六脉进行分析,以便了解诊察脉象的真谛,正如《脉简补义》说:“滑氏曰:‘凡察脉,须识得上、下、来、去、至、止六字,则脉之妙蕴几于无遗,而讲脉学可得所宗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