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至

(四)四时阴阳的消长

(四)四时阴阳的消长

是故冬至四十五日,阳气微上,阴气微下;夏至四十五日,阴气微上,阳气微下。

​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

〔讲解〕

本文以天象,历法为依据,论述四时阴阳的消长变化。

“冬至”,是一年中二十四节气之一。在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,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最南的南纬23º26′时,这一天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。一般在每年12月22日前后,冬至一阳初生,后四十五日即是立春节,由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,太阳高度也相应发生变化,因此阳气微上,阴气微下,气候逐渐由寒转暖。

“夏至”,亦是一年中二十四节气之一。太阳直射北半球最北的北纬23º26′时,就是北半球的夏至日,约在每年6月22日前后。夏至一阴初生,后四十五日即是立秋节,由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,太阳高度相应发生变化,因此阴气微上,阳气微下,气候逐渐由热转凉。正如张介宾说:“以阴阳之寒暄言,则冬至阴极而阳生,夏至阳极而阴生,是为阴阳寒热之至极。”

〔临证意义〕

《内经》认为人体必须顺应四时阴阳变化,与外界保持相对的平衡状态,保证人体生理节律不受干扰,避免外来邪气的侵袭。如果违反这一规律,破坏了人与外在环境的统一,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。因此,结合时令季节、气候变化的特点进行辨证论治,是提高临床疗效的一个重要方面。吴崑说:“岁气有偏,人病因之,用药必明乎岁气。”例如春令阳气上升,气候温和,外感病多以风邪为主因;夏季阳气盛长,气候炎热潮湿,外感病常多挟暑挟湿;秋季阳气下降,气候偏燥,无论外感温凉,多兼燥气致病;冬季阳气下沉,气候寒冷,外邪致病常以寒邪为多见。若气候反常,又当结合当时气候变化进行辨证论治。同时,也要结合时令季节来考察疾病的机转,因为人体与四时阴阳变化具有与之相应的节律性,特别是二分(春分、秋分)、二至(夏至、冬至),是自然界也是人体阴阳之气消长变化较为显著的时刻,对疾病的机转产生着巨大影响,或于此时旧病复发,或病情加重,或遽告死亡,或渐至痊愈,正如江之兰在《医津一筏》中说:“二分二至,病之轻者,可望其愈,病之重者,须防其笃。此阴阳互换,人气随之也。”说明四时阴阳消长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疾病的转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