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至

(十三)四海有余不及的病变

(十三)四海有余不及的病变

气海有余,则气满胸中悗,急息面赤,气海不足,则气少不足以言⑴。血海有余,则常想其身大,怫然不知其所病;血海不足,亦常想其身小,狭然不知其所病(2)。水谷之海有余则腹满,水谷之海不足,则饥不受谷食(3)。髓海有余,则轻劲多力,自过其度,髓海不足,则脑转耳鸣,胫痠眩冒,目无所见,懈怠安卧(4)。

​《灵枢•海论》

〔讲解〕

本文论述四海虚实的病变。

(1)“气海”,指气聚汇之处,本篇论:“膻中者为气之海”,膻中,即指胸中,故人体胸中为气海。“有余”,指邪气有余。“悗”(mán满),即烦闷。“急息”,即呼被急促。气海有余,则胸中气满;气郁化火,气道不利,故见胸中烦闷,呼吸急促;气火上逆,故面色红赤。气海不足,则胸中气少。气少则喉舌鼓动无力,故发音细微,甚至不能出声。

(2)“血海”,指血聚汇之处。十二经为气血运行的通道,冲脉为十二经之海,故为血海。“怫然”,形容忿怒的样子。“狭然”,形容狭小的样子。血海有余不足,即冲脉之有余不足。冲脉有余,则经脉满溢,形体充实,故常自觉身体胀大,烦燥易怒,而不知究竟何处有病。血海不足,则经脉不充,形体不盛,故常自觉身体狭小,紧郁不舒,亦不知究竟何处有病。

(3)“水谷之海”,指水谷聚汇之处。胃主受纳水谷,故说胃为水谷之海。水谷之海有余,多为食阻气滞,故见脘腹胀满。水谷之海不足,则胃气虚弱,故知饥而不欲食。

(4)“髓海”,为髓聚汇之处。本篇曰:“脑为髓海”。“自过其度”,超过自己平常的水平。“脑转”,即头目旋转。 “眩冒”,指眩晕。“懈怠”,精神萎靡不振。髓海有余,则自感身轻多力,而且动作异乎寻常,属于病态反应。髓海不足,多因精气亏虚,脑失所养,故见头目旋转,眩晕,耳鸣,目无所见,足胫痠软,精神萎靡不振,欲睡卧等症。此证常见于肾虚患者,肾藏精生髓,上通于脑,肾精亏损,故有上述见证。

〔临证意义〕

四海有余不足,也是脏腑经脉病理状态的反映。如气海的不足证,常见于肺气虚;水谷之海的不足证,常见于胃气虚;髓海的不足证,常见于肾阴虚;血海的不足证,常见于肝血虚。四海的有余证,同样可反映上述脏腑的病变。所不同者,四海的病变又不完全局限于所属脏腑,比如气海、血海不足,常与脾胃气虚有关,这是由于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缘故。又如髓海不足,也常与肝血虚有关,肝血虚,不能上奉于脑,同样可见脑转耳鸣,胫酸眩冒,目无所见等证。